風電母港,書記省長接連考察
浙江正在向海上風電發力。
進入11月,浙江(華東)深遠海風電母港建設持續提速。作為全國首個面向深遠海的風電母港,該項目將打造集聚風電全產業鏈的新型功能港,計劃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。
這不是普通港口,而是專門為海上風電開發提供物資的“大本營”。今年5月以來,浙江省委書記和省長分別來到項目現場調研,足見浙江的重視程度。這個大項目有啥來頭?

打造“海上風電之母”
什么是風電母港?
在業內,它被譽為“海上風電之母”,是風機設備生產出運的基地和樞紐,可以為安裝船提供特殊的靠泊條件、為設備預裝配提供堆場。它的最大好處在于,通過產業鏈聚合,促進上下游聯合開發,推動風電項目降本。
這樣的風電母港項目在全國乃至全球已經有不少藍本——
位于丹麥的埃斯比約港,已集聚超過200家企業,形成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。從這里生產的海上風機占到全歐洲70%-80%,不僅配套周邊上千公里海域的風電項目,還運往世界各地,輻射全球市場。
在國內,在天津、山東、江蘇、廣東等多地已經布局多個風電母港,但大多面向近海風電產業鏈,但尚未形成全產業鏈閉環。
相比之下,浙江發展風電母港,起步較晚,但動力更足。分析原因,可以從能源和產業兩端說起。
從能源角度看,浙江是資源小省、用電大省,于近年啟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。風電和光伏迎來“契機”,既符合綠色低碳的能源轉型需求,又不依賴煤炭、天然氣等非再生資源,有助于平穩全省工商業電價。
到今年9月底,浙江風電裝機達到650.3萬千瓦,其中海上風電476.6萬千瓦;9月份,風電發電量占全省總發電量僅1.57%,海洋大省發展海上風電,浙江還有巨大潛力。
然而,近海風電開發已接近飽和,沿海省份都在向深遠海進發。2023年,浙江納規一批深遠海風電項目,其場址離岸有上百公里,零部件從工廠到遠海安裝極耗時間和成本。由此,風電母港應運而生。
從產業角度看,從近海到深遠海,不只是量的提升,更是質的飛躍。
涌金君了解到,近海和深遠海沒有明確的地理界限,但差異很大。在深水、疾風里架起一臺風機,對工程建設和上游零部件制造的要求更高,每千瓦風電的建設成本是近海的1.5-2倍,產業鏈兼具含金量和含“新”量。
根據規劃,浙江的風電母港項目將以總裝集成、核心部件制造、運維服務管理為核心功能,集研發試驗、認證檢測、培訓交流、商貿物流等七大功能于一體。
其獨特性不只是“深遠海”,還在于全產業鏈集聚、港產城協同發展。
龐然大物”怎么運
從謀劃到建設,浙江做足了準備。
去年9月,浙能集團牽頭三家省屬國企,聯合組建浙江省海洋風電發展有限公司,負責風電母港建設運營、國管海域風電項目開發等。到現在,該公司已下設海風母港、海風科技、海風電力三類產業公司。
去年年底,浙江(華東)深遠海風電母港正式開工。項目由溫州洞頭、寧波象山兩大區塊組成,兩地一期項目總投資超80億元。目前,溫州母港陸域工程已在建設中。
風電母港與普通港口的一大區別,在于出運貨物的超大“體型”。
“每個導管架重量超3000噸,將分三段生產,在母港專用場地組裝后吊裝至運輸船上,再運到風場施工點位。”浙江省海風母港公司相關負責人王長彬介紹。
為了出運這座“龐然大物”,碼頭要建設全國最大的龍門吊,它將有100多米高、可起吊3800噸重物;陸域將打下數千根樁,提高港口承重能力;水域要開挖5萬噸級港池,方便安裝船靠泊……
王長彬告訴涌金君,溫州母港的綜合廠房鋼結構即將開始吊裝,碼頭也將在近期開工,爭取盡早具備導管架生產能力和碼頭出運條件;寧波母港陸域和碼頭工程預計也將相繼開建。
一南一北,兩個區塊各有優勢,形成互補格局。
溫州母港碼頭具備國際港口的開放條件,且航道水深條件更好,未來將為風電產業“出海”提供支持;寧波母港岸線長、腹地大,除了導管架,一期項目還將落地換流站、浮體等產業。
隨后的二期工程,兩地將規劃整機、發電機、齒輪箱、主軸承、葉片等更多產業鏈。達產后,風電母港將形成每年30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總裝保障能力,配套省內深遠海風電項目建設,并且立足華東、面向全國、輻射國際。
“擁有核心競爭力,才能突破地域限制,擴大輻射范圍。”王長彬說,比如零部件國產化、可靠性提升、成本下降等,“深遠海風電尚未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,浙江通過資源開發吸引龍頭企業集聚,將鼓勵組團創新,探索優勢技術路線。”
一個更大的愿景
和風電母港建設同步,浙江省海風公司已經開始招引產業鏈企業入駐。
“我們重點瞄準浙江乃至長三角相對薄弱或缺失的關鍵環節,優先布局以導管架、漂浮式基礎、海上換流站為代表的海工裝備產業鏈。”浙江省海風公司相關負責人陶建根說。
目前,溫州母港一期項目已經和江蘇海力簽訂合作協議,該企業是我國海上風電塔筒和樁基設備的領先制造商之一;寧波母港一期項目也已經和10余家企業開展多輪競爭性談判,基本確定合作對象。
“接下來,還將關注技術迭代和市場需求的方向,布局具有未來競爭優勢的領域,比如大型化設備、智能化運維等。”他表示。
目前,浙江省海風公司和中國建材、中國中車、東方電氣、上海電氣等4家央國企達成戰略合作意向,在風機葉片和海纜兩個環節與頭部企業開展對接。
未來,浙江省海風公司還將持續統籌推進深遠海風電開發,進一步吸引集聚海上風電產業鏈企業,推動全省海上風電產業強鏈補鏈延鏈,助力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在風電母港的基礎上,浙江還有一個更大的愿景:打造首個深遠海風電示范項目。在浙江納規的深遠海風電項目中,包括示范項目在內的首批項目將陸續在2030年前建設投產。屆時,項目將在海上和陸地建設換流站,敷設傳輸電力的海纜、搭建接入浙江電網的電路,將風電傳送至全省千家萬戶。
極具挑戰性的是如何規模化采用漂浮式機型,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尚未成熟。“隨著水深增加,導管架的建設難度越來越大。要走向60公里外的深遠海,必須跨過漂浮式的門檻。”浙江省海風電力相關負責人章巍說。